2022年1月29日 |
|
第 002 版主要新闻 |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本版导航] [返回首页] |
|
|||
记者:能否详细介绍一下编剧团队的整个创作阶段和过程? 李嘉:2020年8月,我接到这个创作任务,一开始定的是关于冬奥的主题,可以选择冬奥的任何一种体育项目来创作。我们一开始没想好从哪个主题切入,所以我们在前期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还去到了冬奥组委会作采访和调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每一个项目现在备战的现状以及历史特点,最后大家一致觉得短道速滑最有可能承载冬奥这个题材,因为我们国家冬奥金牌当中的10块都是短道速滑队拿的,这项运动历史丰富,积累了很多素材。我们就这么一步一步地把题材聚焦在了短道速滑,这是第一个阶段,定题。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对短道速滑领域的调研。我们联系到了黑龙江省队和青岛市队这两支队伍,作为深度采风的对象。我们直接到他们的训练场上看他们的比赛和训练,采访了几十名运动员和教练,后来又持续不断地采访这个圈子里的其他人物,比如器材生产商、队医、体育记者等等,总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形成了60万字的调研文稿。这时候我才比较有把握做好这些内容,逐步就形成了现在的思路。接下来就是一步一步地把剧本完善。 记者:短道速滑这项运动具备很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创作上如何确保这方面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李嘉:为了保障这个特殊题材的创作能及时校准,我们在编剧的过程中还专门请了一位技术指导,他远程用微信跟我们联系,每个阶段的文字,我们都会给到他看,让他来提意见,他觉得哪个地方不真实,都会给我们指正。 记者: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有哪些故事或者说人物给您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呢? 李嘉:其实可能更多都是一些小的细节,但是非常多,每一个采访对象都会给我们一些信息,我们都会捕捉记录下来,尽量用到剧情里,所以你会看到剧情里的细节都是受到采访的启发,我们可能有的直接拿过来用了,有的做了一点戏剧强化。但是你要说有没有那种自己的整个履历传记足够有完整的故事性,让我们拿过来就能用的人,那也没有,而且我们也刻意不做这样的原型对应。因为我不想写成谁的传记,基本上我们会糅合不同人群身上的普遍特点来创作出一群虚构的人。 记者:女主角陈冕的经历也是来自于调研中的素材吗? 李嘉:是的,在“北冰南展”的过程当中,短道速滑的很多队员都是从轮滑或者其他项目转过来的,只不过有一些人可能没有走到国家队,不为外界所知,但是这一类人群是存在的。这是陈冕这个人物的一个依据。但这个点倒也不是说采访了谁之后才想到的,是我们一开始在构想中就希望这个人物能更有特点,而不希望她是一个特别常规,按部就班的人,那就没有太多故事可编了。我们希望这个人物一开始没有太多地接触滑冰,但是又一直喜欢滑冰,最后通过青岛队这样一个契机实现自己的超越。 据《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界面新闻等 |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