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 |
第 026 版主要新闻 |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本版导航] [返回首页] |
|
|||
柳州康乐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 白彬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进食食物的精细程度越来越高,咀嚼系统的颌骨却有逐渐缩小的趋势,造成现代人很多都存在牙列不齐、牙列拥挤的现象。越来越多人都想拥有一口排列整齐、笑容完美的牙齿,开始选择在青少年时期或成年后接受牙齿矫正治疗。但对于牙齿矫正,大家似乎总有一些误解。牙齿矫正其实不是简单的移动和排齐牙齿,而是一个涉及到牙齿、牙周组织、牙槽骨,甚至颞下颌关节和精密的咬合关系等多方面复杂的过程。正确认识牙齿矫正,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安全并且理想的选择。下面来谈谈大家对矫正都存在的常见误区,以免踩坑。 误区一:矫正只为牙齿美观 很多年轻人矫正牙齿,是为了通过矫正改善牙齿排列甚至侧面容貌的美观。但矫正的功效不仅限于此,矫正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和功能。整齐的牙齿更容易清洁,有利于牙齿和牙周的健康,矫正后获得理想的咬合关系,能获得稳定的咀嚼功能。矫正三要素“平衡、稳定、美观”中,美观排在最后。 误区二:年龄大了不能矫正 矫正牙齿原则上没有年龄限制,最佳矫正年龄在11~16岁之间,这个阶段青少年属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相对容易达到目标矫正的效果,事半功倍。牙齿移动是牙槽骨的骨改建过程,只要牙槽骨和牙周情况稳定而健康,下至三四岁孩童,上至六七十岁的老者,均可成为牙齿矫正的适应人群。需要注意的是,成年人的骨代谢活跃程度不如年轻患者,同时口腔环境多较年轻患者复杂,所以进行正畸治疗的难度及所需时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需要专业矫正医师的综合评估。 误区三:矫正一定要拔牙 以为牙齿矫正需要拔牙是很多人望而却步的一个原因。拔牙是提供间隙的常用手段但非唯一手段。除了拔牙可以创造空间有效解决牙列拥挤和牙齿前突以外,临床上还有前后向或左右向扩展牙弓、邻面片切等很多手段来获得间隙。需不需要拔牙不是一概而论的,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方案,比如本身缺牙或者牙齿稀疏的病例,牙齿轻度拥挤以及侧面软组织正常的患者,就很可能不需要采用拔牙矫治方案。 误区四:拔牙矫正后有牙缝 拔牙矫正必须经过的四个过程,排齐牙齿、关闭缝隙、精细调整、保持牙列。只要是规范的正畸治疗,一般都能让牙齿最终排列紧密,恢复正常的牙齿邻接关系,不会留有牙缝。所以务必要选择正规的机构和有专业资质的正畸医生。 误区五:牙齿没换完不能进行矫治 不同孩子的具体问题不同,考虑到牙齿和颌骨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患者牙齿错乱的情况不同,是否有骨性因素及功能性错合因素,每个人开始矫正的时机会有差异,既有乳牙期、替牙期的早期矫治,也有换完牙及成年后的综合性矫治。究竟属于哪种情况,应由专业的正畸医师判断。例如,如果是孩子前牙“地包天”的情况出现,往往是越早就诊越好。 误区六:牙齿移动越疼越有效果 牙齿必须在适宜的矫治力作用下才能顺利移动,力量太大可能会损失牙周组织,导致牙齿骨性黏连无法移动,所以移动力量大、疼痛感强烈反而适得其反,现阶段持续的轻力是正畸界公认的最适合矫治力。戴牙套的时间一般为两年左右,牙齿的生理移动是一个缓慢的牙齿牙周牙槽骨改建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误区七:矫正可以改变脸型 正畸一定程度上可带来软组织侧貌突度的变化,但不会改变面部骨骼形状。矫正医师从事的工作是移动牙齿,尤其是前牙位置发生改变,附近的牙槽骨也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建,嘴唇前后向位置和唇齿关系也会改变,而非面部宽度及面部其他部位的变化。要实事求是正确看待矫正的功效,不夸大疗效。 误区八:成人矫正容易反弹 矫正完成后需要按医嘱足时佩戴保持器,并按时复诊。没有认真佩戴保持器就会有反弹的风险。其实,并不是成年人矫正牙齿才会出现反弹,矫正牙齿都会出现反弹的可能性。会不会出现反弹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口腔情况和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的稳定性,以及患者矫正后是否有好好佩戴保持器、是否按医嘱按时复诊等因素。 误区九:矫正会让牙齿松动 牙齿本身存在动态平衡,矫正只是借助外力暂时打破原有的平衡,而后会逐渐形成新的平衡再次稳定下来。矫正是通过骨改建带来牙齿生理性的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有暂时性的松动是正常的,等骨改建重新建立好,牙齿也会重新稳定下来。 误区十:牙齿矫正后年纪大了牙齿会掉 很多人认为年龄大了牙齿松动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实不然,健康的牙齿应伴随人终生。目前,牙周炎已成为成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所谓老掉牙主要是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脱落,而牙周炎的关键致病因素是口腔的菌斑微生物,牙周炎与是否做过矫正无关。 相信大家通过这篇文章,对矫正有了初步的正确认知,“谣言”在科学面前自然不攻自破。 |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