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 |
第 011 版主要新闻 |
字体: 放大![]() ![]() ![]() |
|
|||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韦叶林 老想跑厕所,有时候咳嗽、大笑、打喷嚏、跑步上楼、跳舞,一不小心就漏尿了……不少产后的妇女,曾遇到这种情况,但很多人认为这是产后的正常现象,忍一忍就过去了。也有一些老年女性会遇到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其实,这些症状都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随着年龄增加,这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 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损伤等。 如果把女性的盆底看成是一个吊床,那么“吊床”的两端由韧带固定在盆骨上,把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兜住,并维持这些盆腔脏器的生理功能。 一旦这些韧带、肌肉、筋膜出现异常情况,盆腔脏器失去盆底的支持,就会从“吊床”上掉下来,导致盆腔脏器脱垂,如子宫脱垂、阴道膨出、膀胱膨出、直肠脱垂,进而引起尿失禁、粪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致病的常见原因 医学界比较公认的引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妊娠与分娩损伤。妊娠期间子宫整体的重量及体积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随着妊娠的进展,盆底韧带、筋膜、肌肉会受到持续牵拉,从而导致盆底组织的慢性损伤。孕晚期即可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症状。分娩时第二产程时间过长、会阴裂伤等,均可导致盆底、尿道横纹肌部分失去神经作用。阴道分娩尤其是难产,会不同程度地损伤盆底支持组织。 2.肥胖。肥胖增加的重量向下挤压盆底组织,使盆底的肌肉、神经和其他结构长期受到牵拉而变弱。 3.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在绝经后或卵巢手术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阴道黏膜变薄,盆腔支持组织张力减低并失去弹性,容易造成盆腔器宫位置的改变和功能的变化。 4.长期腹压增加。剧烈咳嗽时,腹内压可高出近4倍,盆底长期如此受到高压作用,盆底的筋膜、肌肉、神经被不断牵拉处于紧张状态,局部缺血、变性而失去弹性,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常见增加腹压的因素除咳嗽外,还有长期便秘、肥胖、腹水、盆腔肿瘤、重体力劳动、长期站立或负重,以及穿紧身胸衣、用力屏气等。 5.盆腔脏器手术。子宫切除破坏了原有的解剖结构,引起肌肉、筋膜、结缔组织及韧带等盆底支撑结构的异常,盆腔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 6.营养缺乏。营养缺乏时,体力会衰弱、肌肉松弛及盆腔内筋膜萎缩,常引发盆腔器官脱垂。 疾病的主要症状 1.尿失禁、非尿路感染的尿频尿急、夜尿、尿不尽;2.盆底脏器脱垂;3.性功能障碍;4.后背痛、坐骨神经痛等疼痛;5.泌尿或生殖系统反复感染;6.大便失禁、便秘。 主要防治方法 1.支持疗法。合理膳食,适当调整工作,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导致慢性腹压增加的疾病。 2.盆底康复治疗。对于轻、中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可以通过盆底康复治疗缓解症状,常用的盆底康复技术包括:盆底肌训练(kegel运动)、低频电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膀胱训练(行为治疗)、盆底康复器(阴道哑铃)辅助盆底肌训练等。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需要进行专科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平时该如何预防 1.了解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2.加强盆底肌锻炼;3.避免运动不当造成的损伤;4.促进自然分娩,从而减少难产、剖宫产对盆底功能的影响;5.产后早期筛查、发现盆底功能异常及时治疗;6.每年定期进行盆底功能评估,适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7.适时适量的激素治疗;8.盆腔疾病手术治疗前后可以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和及时的康复治疗,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虽不像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但它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且由于社会关注度低,所以患者就诊率低。希望广大女性善待自己,关爱盆底,及时就诊,早日康复。 |
字体: 放大![]() ![]() ![]() |
版面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