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 |
第 010 版主要新闻 |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本版导航] [返回首页] |
|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康复医学科 沈秀玲 68岁的李阿姨不幸罹患了宫颈癌,需要手术。术前,医生告知她手术需要清扫淋巴结,术后有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风险,这让她感到恐慌。因为李阿姨亲眼看到同病房的病友一侧大腿肿得厉害,穿衣、活动极其困难。 在肿瘤病房里,很多患者都有着李阿姨这样的困扰。有关预防和治疗淋巴水肿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下面由专业医生来为你解答。 什么是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是因外部或自身因素引起的淋巴管输送功能障碍造成的渐进性发展的疾病,多发生在肢体。早期以水肿为主,晚期以组织纤维化、脂肪沉积和炎症等增生性病变为特征。 下肢淋巴水肿是由于先天性淋巴管发育障碍或继发性原因致使淋巴液回流受阻所引起的肢体肿胀。主要表现为下肢周径增大、皮肤粗糙、变厚、弹性变差、皮肤破溃、淋巴液外溢,出现“象皮肿”。下肢淋巴水肿是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后发生的一种常见慢性、不可逆转的并发症,具有慢性进展性和难治愈性,严重影响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什么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容易发生下肢淋巴水肿? 该病症的发生因治疗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最常见的原因是区域性淋巴结切除术,对机体淋巴系统造成直接损害。术后盆腔及腹股沟区域的放疗,导致局部组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使淋巴循环进一步受阻。此外,如肿瘤本身堵塞淋巴管、肥胖、感染、损伤、瘢痕等原因也会增加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是不是所有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都会发生下肢淋巴水肿呢? 答案是否定的。据统计,妇科肿瘤治疗后,约25%的患者会发生下肢淋巴水肿,但个体差异性很大,在某些特殊群体中如外阴癌发生率可高达70%,治疗后合理的预防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淋巴水肿怎么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 1.药物治疗。利尿剂:利尿剂可以减轻水肿,可选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 2.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DT)是目前国际淋巴学学会推荐的、国际公认的、应用最广泛、最成熟、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水肿的方法。它是包含多种治疗措施的综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皮肤护理、手法淋巴引流、多层压迫包扎、康复功能锻炼等多种治疗项目组成。 3.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包括中药、针灸、按摩等。淋巴水肿因人而异,需要辨证用药,个体化差异大。 4.运动治疗。患者通过做太极拳、八段锦、郭林气功等保健操进行运动治疗。 5.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下肢淋巴水肿 1.提升机体免疫力。进行规律运动锻炼,间断进行,避免过度劳累。规律运动能有效促进淋巴系统功能的恢复,可以选择瑜伽、慢走、慢跑、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 2.预防感染。每天保持下肢皮肤清洁,避免皮肤干燥,使用中性或者弱酸性润肤品或清洗用品。避免出现伤口,如果出现伤口应及时消毒处理。 3.避免高危行为。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负重运动,避免久站、久蹲或久坐,因为这样会增加下肢淋巴负荷,不利于淋巴液回流;避免穿过紧的鞋袜或衣裤,这样不利于下肢血液及淋巴液回流;避免处于强烈温差场所,如桑拿、温泉、阳光直晒等,高温会使血管、淋巴管扩张,组织间淋巴液渗出增加;避免在下肢采血、输液、针灸、刮痧、拔罐等,注意保护下肢皮肤完整性,预防感染。 4.控制体重。肥胖和术后体重增加是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要注意合理化饮食:增加不饱和脂肪酸食物的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鱼类、奶类等,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5.日常佩戴压力袜。弹力袜可促进下肢淋巴液和血液回流,对于预防淋巴水肿具有积极的影响,白天穿戴,夜间休息;弹力袜的压力值固定,需要定期更换(建议3~6个月),穿戴时注意贴身抚平,避免褶皱,定期清洁。 6.定期复查。术后密切关注下肢变化,若出现下肢肿胀,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淋巴水肿可防可治,患者不必过度紧张、焦虑,做好定期复査,在医师的指导下做好预防,便可“淋”危不惧。 |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